30 歲身價 40 億的成功心法,改變我一生的 8 大法則:《執行長日記》

00:24:1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0ZLzPNxsXI

Resumen

TLDRSteven Bartlett是一位成功的Podcaster和企業家,他的Podcast《The Diary of a CEO》在全歐洲名列前茅。他在書中分享了33條法則,這些法則總結了他個人的成功之路和他對人生與事業的看法。他成長於一個弱勢家庭,並在逆境中努力創業,最終創立了多家公司。這本書旨在鼓勵讀者學會應對挑戰,理解壓力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各種情境中提升自己的價值。

Para llevar

  • 🎙️ Steven Bartlett是知名Podcaster。
  • 📚 書名《執行長日記:關於事業與人生的33條法則》。
  • 🌍 節目在全歐洲下載量第一,全球前十。
  • 💰 現身價近40億台幣,創立多家公司。
  • 🔑 提出33條法則,涵蓋智慧和實踐經驗。
  • 🥇 依序裝滿人生的五個桶子。
  • 👥 學會教導他人來精通內容。
  • 💥 壓力應被視為特權,能夠促進成長。
  • 🔍 價值取決於情境而非技能。
  • 🧠 使用事前驗屍法,評估計畫的可行性。
  • ❤️ 顧好身心健康作為人生的基礎。

Cronología

  • 00:00:00 - 00:05:00

    介紹Steven Bartlett及其Podcast節目《The Diary of a CEO》與新書《執行長日記》。他是歐洲下載量排名第一的Podcaster,成功創辦多間公司,身價接近40億台幣。這本書總結了他的經驗和33條法則,並分享他八個最有共鳴的法則。

  • 00:05:00 - 00:10:00

    Steven Bartlett的五個桶子理論,強調人生的五個方面—知識、技能、人脈、資源和聲望—互相影響,應該依序裝滿前面的桶子以便累積成功。這與我的個人經歷非常符合,讓我明白了持續學習與成長的重要性。

  • 00:10:00 - 00:15:00

    想要精通某事,教別人是最有效的方式。Steven Bartlett在21歲時,開始定期輸出自己的思考與學習,這促使他意識到時間的珍貴並能迅速獲得回饋。這讓我理解到在自己的領域內分享學習的重要性。

  • 00:15:00 - 00:24:10

    Steven Bartlett強調,荒謬的事物比實用的更能定義你,藉由引起話題來增加品牌價值。他提到失敗是成功的必經之路,將失敗視為反饋是創業者的重要心態。這告訴我,要勇於嘗試和接受失敗,才能迎來可能的成功。

Ver más

Mapa mental

Vídeo de preguntas y respuestas

  • Steven Bartlett是誰?

    Steven Bartlett是一位知名的Podcaster和企業家,主持的Podcast《The Diary of a CEO》在全歐洲下載量排名第一。

  • 他的書《執行長日記》主要講了什麼?

    這本書綜合了Steven的個人經驗和他訪問的多位成功人士的智慧,提出了33條事業和人生的法則。

  • Steven Bartlett的成功秘訣是什麼?

    他強調學習、持續實驗、和不懼怕失敗,並提倡將壓力視為特權。

  • 他在成長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

    Steven Bartlett在一個貧困和種族歧視的環境中成長,並且早期常常面臨家庭經濟問題。

  • 該書有哪些具體的法則?

    例如,要依序裝滿人生的五個桶子、學習教導他人、以及如何看待失敗等。

  • 如何看待壓力和挑戰?

    Steven Bartlett認為壓力應該被視為特權,因為它能使我們成長和強大。

  • Steven Bartlett的影響力如何?

    他的Podcast吸引了眾多觀眾,有助於傳遞成功的理念和故事。

  • 我如何能從他的經歷中獲益?

    通過學習他的法則和觀念,尤其是在面對挑戰和壓力時,可以幫助個人成長與發展。

Ver más resúmenes de vídeos

Obtén acceso instantáneo a resúmenes gratuitos de vídeos de YouTube gracias a la IA.
Subtítulos
zh-TW
Desplazamiento automático:
  • 00:00:00
    今天我要來介紹一位
  • 00:00:01
    我相當喜歡的 Podcaster
  • 00:00:03
    Steven Bartlett
  • 00:00:04
    以及和他節目同名的新書
  • 00:00:06
    《The Diary of a CEO》
  • 00:00:08
    中文書名是
  • 00:00:08
    《執行長日記:
  • 00:00:10
    關於事業與人生的
  • 00:00:11
    33 條法則》
  • 00:00:13
    這一個 Podcast 節目
  • 00:00:14
    可是全歐洲下載數
  • 00:00:16
    排名第一喔
  • 00:00:17
    也是 Spotify 的 2023 年的
  • 00:00:19
    全球第九名
  • 00:00:21
    超級厲害
  • 00:00:22
    他的節目訪問到
  • 00:00:23
    全世界最頂尖的學者
  • 00:00:25
    創業家 以及作家
  • 00:00:26
    和運動員等等
  • 00:00:27
    動不動就是一兩個小時起跳
  • 00:00:30
    但還是超多人看
  • 00:00:31
    Steven Bartlett
  • 00:00:32
    現在才 31 歲
  • 00:00:33
    他在一個既貧困
  • 00:00:34
    又受到忽視的
  • 00:00:35
    弱勢家庭長大
  • 00:00:37
    加上自己是黑皮膚
  • 00:00:38
    從小就受到各種的歧視
  • 00:00:40
    但他連大學都沒有念完
  • 00:00:43
    就在 22 歲創辦了一間
  • 00:00:44
    相當成功的
  • 00:00:45
    社群媒體行銷公司
  • 00:00:47
    Social Chain
  • 00:00:48
    後來又陸續成立了
  • 00:00:49
    區塊鏈的公司 Thirdweb
  • 00:00:51
    以及另外一間
  • 00:00:52
    整合行銷公司
  • 00:00:53
    Flight Story
  • 00:00:54
    以及創投基金
  • 00:00:55
    Flight Fund 等公司
  • 00:00:56
    目前身價接近 40 億台幣
  • 00:00:59
    而這本書
  • 00:01:00
    就是他綜合了自己的經驗
  • 00:01:02
    以及訪問過眾多大神之後
  • 00:01:04
    歸納出來的 33 條法則
  • 00:01:06
    這集節目我會介紹
  • 00:01:07
    我最有共鳴的八條
  • 00:01:09
    來分享給大家
  • 00:01:12
    嗨大家!
  • 00:01:13
    歡迎回到我的頻道
  • 00:01:14
    如果你是新朋友
  • 00:01:15
    我叫做修修
  • 00:01:16
    這個頻道我會跟大家分享
  • 00:01:18
    科學的方法與工具
  • 00:01:19
    來幫助大家工作更有效率
  • 00:01:21
    身心更健康
  • 00:01:22
    有常在收看
  • 00:01:24
    國外 Podcast 的人就知道
  • 00:01:25
    對 是可以用看的
  • 00:01:27
    Video Podcast
  • 00:01:28
    這幾年許多製作規格
  • 00:01:29
    可比電視節目的
  • 00:01:31
    網路訪談節目
  • 00:01:32
    越來越流行了
  • 00:01:33
    除了老牌的 Joe Rogan
  • 00:01:35
    還有這幾年越來越紅
  • 00:01:37
    紅到上 Jimmy Fallon
  • 00:01:38
    節目的 Andrew Huberman
  • 00:01:39
    和他的好兄弟
  • 00:01:40
    我最喜歡的 Lex Fridmen
  • 00:01:42
    以及曾放下一切
  • 00:01:43
    當過三年和尚
  • 00:01:45
    後來訪問到美國總統的
  • 00:01:46
    Jay Shetty
  • 00:01:47
    當然還有今天要分享的
  • 00:01:49
    Steven Bartlett 的
  • 00:01:50
    The Diary of a CEO
  • 00:01:51
    我覺得執行長日記
  • 00:01:52
    這個節目最厲害的
  • 00:01:54
    除了有夠強的片頭剪輯以外
  • 00:01:56
    還有就是有些來賓
  • 00:01:58
    不知道為什麼就會被他弄哭
  • 00:02:00
    像是在《冰與火之歌》裡面
  • 00:02:01
    飾演阿雅的 Maisie Williams
  • 00:02:04
    甚至像 Layne Norton
  • 00:02:05
    這樣的硬漢也中招了
  • 00:02:07
    我真的覺得超誇張的
  • 00:02:08
    但是看了這本書之後
  • 00:02:10
    我大概能夠理解為什麼了
  • 00:02:11
    因為他自己就是苦過來的
  • 00:02:13
    他在 Botswana 出生
  • 00:02:14
    爸爸是英國白人
  • 00:02:16
    媽媽是奈及利亞的黑人
  • 00:02:18
    他兩歲就和爸媽
  • 00:02:19
    搬到英國西南邊的一個小港
  • 00:02:21
    從小就在有種族歧視的
  • 00:02:23
    環境下長大
  • 00:02:24
    他媽媽沒有受過教育
  • 00:02:26
    也不識字
  • 00:02:26
    她在 Steven 十歲的時候
  • 00:02:28
    迷上買彩券
  • 00:02:29
    導致把家產幾乎都敗光
  • 00:02:31
    後來為了養家
  • 00:02:33
    又開始嘗試做生意
  • 00:02:34
    但也是一直失敗
  • 00:02:35
    於是她和丈夫
  • 00:02:36
    只能努力賺錢
  • 00:02:38
    基本上就把 Steven
  • 00:02:39
    給放牛吃草了
  • 00:02:41
    相較於他已經成年的
  • 00:02:42
    三位哥哥姊姊
  • 00:02:43
    Steven 從十歲開始
  • 00:02:45
    就被嚴重忽視
  • 00:02:46
    他甚至可以離開家一兩天
  • 00:02:48
    也不會被發現
  • 00:02:50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
  • 00:02:51
    他想要做什麼事情都可以
  • 00:02:53
    他想要做什麼事情都可以
  • 00:02:54
    於是他開始在街頭上求生存
  • 00:02:56
    有時候甚至得偷披薩
  • 00:02:57
    來餵飽自己
  • 00:02:58
    他開始想盡辦法
  • 00:03:00
    做生意賺錢
  • 00:03:01
    從賣他媽媽
  • 00:03:02
    從奈及利亞帶來的雪茄
  • 00:03:04
    到 14 歲的時候
  • 00:03:05
    幫學校談了一筆
  • 00:03:06
    自動販賣機的生意
  • 00:03:08
    並從中獲利
  • 00:03:08
    所以當他 18 歲的時候
  • 00:03:10
    進了大學
  • 00:03:11
    才上了一堂課
  • 00:03:12
    他就覺得這根本是浪費時間
  • 00:03:14
    於是他當天就從學校輟學
  • 00:03:16
    馬上開始執行他的創業計畫
  • 00:03:19
    就一直到現在
  • 00:03:20
    我看了他的許多訪談
  • 00:03:21
    深深佩服他的
  • 00:03:22
    種種街頭智慧
  • 00:03:24
    如果你也是
  • 00:03:25
    沒有富爸爸的創業者
  • 00:03:27
    接下來的分享
  • 00:03:28
    你一定也會很有感覺
  • 00:03:29
    法則一:
  • 00:03:30
    依序裝滿人生的五個桶子
  • 00:03:32
    這應該是他接受採訪
  • 00:03:34
    一定會講到的概念
  • 00:03:35
    他認為人生在專業上面
  • 00:03:37
    有五個桶子
  • 00:03:38
    依序為:
  • 00:03:38
    你知道什麼
  • 00:03:39
    指的是你的知識
  • 00:03:41
    你還能做什麼
  • 00:03:42
    這是你的技能
  • 00:03:43
    你認識誰
  • 00:03:44
    這是你的人脈
  • 00:03:45
    再來是你擁有什麼
  • 00:03:47
    也就是資源
  • 00:03:48
    最後是外界對你的看法
  • 00:03:50
    這是你的聲望
  • 00:03:51
    他說這五個桶子息息相關
  • 00:03:53
    裝滿一個
  • 00:03:54
    有助於裝滿下一個
  • 00:03:56
    而且通常是依照順序的
  • 00:03:58
    我們在學校或書本上
  • 00:03:59
    會學習到知識
  • 00:04:01
    然後把知識拿來實際使用
  • 00:04:03
    就可以獲得技能
  • 00:04:04
    擁有知識和技能之後
  • 00:04:06
    就能夠對其他人和組織
  • 00:04:07
    產生價值
  • 00:04:08
    然後從公司的同事
  • 00:04:10
    和主管開始
  • 00:04:11
    漸漸累積人脈
  • 00:04:12
    之後賺取的金錢等資源
  • 00:04:14
    也越來越多
  • 00:04:15
    於是會越來越多人注意到你
  • 00:04:17
    你就有了聲望
  • 00:04:18
    他說他 18 歲
  • 00:04:19
    剛輟學開始創業的時候
  • 00:04:21
    一直對自己有個靈魂拷問
  • 00:04:23
    他想比起回到非洲故鄉
  • 00:04:25
    拯救生命
  • 00:04:26
    創辦一間賺很多錢的公司
  • 00:04:28
    是不是不夠崇高?
  • 00:04:30
    當時他在一個機緣之下
  • 00:04:31
    請教了一位精神導師
  • 00:04:33
    後來大師跟他說:
  • 00:04:34
    「空的桶子是倒不出水的」
  • 00:04:37
    他從那時候開始
  • 00:04:38
    再也沒有疑惑
  • 00:04:39
    才花了十幾年
  • 00:04:41
    就把這五個桶子
  • 00:04:42
    全都給裝滿
  • 00:04:43
    準備用他接下來的生命
  • 00:04:44
    實現他最初的理想
  • 00:04:46
    他特別講到
  • 00:04:47
    一份工作即使薪水再高
  • 00:04:49
    如果讓你獲得
  • 00:04:51
    較少的知識和技能
  • 00:04:52
    充其量只是低收入職業
  • 00:04:55
    致力裝滿前面兩個桶子
  • 00:04:57
    絕對是收益最高的投資
  • 00:04:59
    不管世界再怎麼變動
  • 00:05:01
    你獲得的知識和技能
  • 00:05:03
    是沒有人可以奪走的
  • 00:05:04
    它是你的命脈
  • 00:05:06
    你的根基
  • 00:05:07
    也是最能預測
  • 00:05:08
    你未來的東西
  • 00:05:09
    我看到這段覺得
  • 00:05:10
    他根本就是在講我嘛
  • 00:05:11
    當初在科技業的時候
  • 00:05:12
    就是覺得錢雖然領很多
  • 00:05:14
    但自己感覺越來越笨了
  • 00:05:16
    所以才毅然決然地裸辭
  • 00:05:18
    後來雖然推廣
  • 00:05:19
    腳踏車旅行的事業
  • 00:05:21
    因為疫情被迫中止
  • 00:05:23
    導致在這個領域累積的
  • 00:05:24
    人脈和聲望都沒用了
  • 00:05:26
    但在這個過程中
  • 00:05:27
    學到的拍影片
  • 00:05:29
    經營自媒體的
  • 00:05:30
    知識和技能
  • 00:05:31
    用在目前專注的
  • 00:05:32
    工作效率
  • 00:05:33
    身心健康領域
  • 00:05:34
    才短短的兩年
  • 00:05:36
    就建立了許多人脈
  • 00:05:37
    資源 和聲望
  • 00:05:39
    這完全應證了
  • 00:05:40
    他的五個桶子理論
  • 00:05:41
    而接下來的法則
  • 00:05:42
    我也剛好用在
  • 00:05:43
    我目前的事業上
  • 00:05:45
    法則二:想精通一件事情
  • 00:05:47
    就逼自己教會別人
  • 00:05:49
    這點我在講「閱讀習慣」
  • 00:05:50
    那集節目有提到
  • 00:05:51
    類似的概念
  • 00:05:53
    要測試自己
  • 00:05:54
    是不是真的看懂書中的內容
  • 00:05:56
    最好的方法就是消化
  • 00:05:57
    吸收之後
  • 00:05:58
    以某種方法輸出
  • 00:06:00
    他常分享一個故事
  • 00:06:02
    在 21 歲的時候
  • 00:06:03
    他決定在每天晚上
  • 00:06:05
    一定要發一則推文
  • 00:06:06
    或做一支影片
  • 00:06:07
    把自己當天的思考
  • 00:06:09
    和學習整理出來
  • 00:06:10
    然後在八點發布出去
  • 00:06:12
    他說這是他做過
  • 00:06:14
    影響自己最深的一件事情
  • 00:06:16
    徹底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 00:06:18
    因為這件事情
  • 00:06:19
    先是讓他每天「有意識」地
  • 00:06:21
    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
  • 00:06:23
    到底有沒有善用時間
  • 00:06:24
    或者只是在混日子
  • 00:06:26
    而每天的七點
  • 00:06:27
    就是逼自己
  • 00:06:28
    把所學到的東西輸出
  • 00:06:30
    並且想辦法教會他的讀者
  • 00:06:32
    而他也可以在社群媒體上
  • 00:06:34
    馬上得到回饋
  • 00:06:35
    知道他教得到底好不好
  • 00:06:37
    他一做就做了十年
  • 00:06:39
    這幫他從一開始的
  • 00:06:40
    幾十個粉絲
  • 00:06:41
    成長到上千萬
  • 00:06:43
    他強烈推薦這個方法
  • 00:06:44
    給所有想要成為創作者的人
  • 00:06:47
    我目前在做的事情
  • 00:06:48
    就完全符合這個法則
  • 00:06:50
    我把這些增進生產力
  • 00:06:51
    和身心健康的方法整理起來
  • 00:06:53
    不但用在自己身上
  • 00:06:55
    還進一步統整起來
  • 00:06:56
    用我覺得淺顯易懂的方式
  • 00:06:58
    寫成文章
  • 00:06:59
    或拍成影片
  • 00:07:00
    我也每個禮拜日
  • 00:07:01
    逼自己把這個禮拜學到的東西
  • 00:07:04
    統整起來
  • 00:07:05
    分享給我的電子報用戶
  • 00:07:07
    這些都是在呼應這個法則
  • 00:07:09
    法則三:荒謬比實用
  • 00:07:11
    更能定義你
  • 00:07:12
    這條是我心頭之好啊
  • 00:07:14
    Steven Bartlett
  • 00:07:15
    舉了一個例子
  • 00:07:16
    他剛成立 Social Chain 的時候
  • 00:07:17
    砸了大筆錢裝潢辦公室
  • 00:07:20
    其中包括一個
  • 00:07:21
    要價一萬三千英鎊的
  • 00:07:23
    藍色巨型溜滑梯
  • 00:07:25
    雖然他們上班的時候
  • 00:07:26
    根本沒有人會去用
  • 00:07:28
    但所有的主流媒體
  • 00:07:29
    包括 BBC
  • 00:07:30
    Buzzfeed 來採訪一定會拍
  • 00:07:32
    VICE 在製作
  • 00:07:33
    他們的紀錄片的時候
  • 00:07:35
    花了大半的時間
  • 00:07:36
    從不同角度
  • 00:07:37
    拍攝這個大溜滑梯和球池
  • 00:07:40
    這幫他們賺到了無數的版面
  • 00:07:42
    他也舉一個
  • 00:07:43
    在曼徹斯特一間叫做
  • 00:07:44
    「釀酒狗」的飯店的例子
  • 00:07:46
    他們不但在房間裡面
  • 00:07:47
    裝了一台生啤酒機
  • 00:07:49
    竟然連浴室
  • 00:07:50
    都配備一個裝滿啤酒的冰箱
  • 00:07:53
    他說 雖然他不認為
  • 00:07:55
    會有多少人
  • 00:07:56
    真的會一邊沖澡
  • 00:07:57
    一邊喝啤酒
  • 00:07:58
    欸我覺得應該會有
  • 00:07:59
    但這超荒謬的特點
  • 00:08:01
    就是這個品牌的話題所在
  • 00:08:03
    這其實就是我一直在做的
  • 00:08:05
    一有機會就宣傳
  • 00:08:06
    我過去的荒謬事蹟
  • 00:08:08
    像是放下幾百萬的年薪
  • 00:08:10
    騎腳踏車去環遊世界
  • 00:08:11
    竟然還背著吉他
  • 00:08:12
    而且這兩年途中
  • 00:08:14
    這把吉他被拿出來彈的次數
  • 00:08:16
    一隻手都數得出來
  • 00:08:17
    平常就是拿來
  • 00:08:18
    當腳踏車的立車架
  • 00:08:20
    夠荒謬吧!
  • 00:08:21
    這裡調查一下
  • 00:08:22
    看到我這個荒謬的故事
  • 00:08:23
    才按下訂閱的舉手一下
  • 00:08:25
    法則四:比對手加倍失敗
  • 00:08:28
    他引用了 IBM 前總裁
  • 00:08:30
    老華生的一句話:
  • 00:08:31
    「如果想提升(原口誤)你的成功率
  • 00:08:34
    就把失敗率加倍」
  • 00:08:35
    Steven 受訪的時候
  • 00:08:37
    會講五次以上的口頭禪
  • 00:08:39
    就是「失敗=反饋
  • 00:08:41
    反饋=知識
  • 00:08:43
    知識=力量
  • 00:08:44
    所以失敗賦予你力量」
  • 00:08:47
    他不斷地提到
  • 00:08:48
    就是從十歲開始
  • 00:08:49
    在街頭上討生活
  • 00:08:51
    遭到無數的失敗
  • 00:08:52
    幫他練就了一身的本領
  • 00:08:54
    他把他這些嘗試
  • 00:08:56
    當作是用在自己身上的實驗
  • 00:08:58
    他也常說
  • 00:08:59
    要創造一些新事物
  • 00:09:01
    就必須要進行實驗
  • 00:09:02
    如果一開始就知道會成功
  • 00:09:04
    那就不叫實驗了
  • 00:09:05
    那些矽谷新創公司
  • 00:09:07
    最重要的心法之一
  • 00:09:08
    就是「快快做 快快錯」
  • 00:09:10
    在商場上
  • 00:09:11
    猶豫不決的致命代價
  • 00:09:13
    就是浪費時間
  • 00:09:14
    這些時間本來是可以用來實驗
  • 00:09:17
    然後從失敗獲得經驗
  • 00:09:18
    最終幫助你成功的
  • 00:09:20
    如果害怕失敗
  • 00:09:21
    試圖避免損失而裹足不前
  • 00:09:23
    反而會失去最珍貴的東西
  • 00:09:25
    他在擔任其他公司的
  • 00:09:27
    顧問的時候
  • 00:09:28
    會建議執行長
  • 00:09:29
    把團隊的失敗率
  • 00:09:31
    當作重要指標
  • 00:09:32
    目標就是把失敗率提高十倍
  • 00:09:35
    他也建議公司
  • 00:09:36
    要建立一種公開分享失敗經驗
  • 00:09:39
    並且持續實驗的文化
  • 00:09:41
    這可以讓團隊高速成長
  • 00:09:43
    他很常提到一個案例
  • 00:09:44
    他有段時間
  • 00:09:45
    同時擔任一對父子的
  • 00:09:47
    行銷顧問
  • 00:09:48
    兩人都是在同一個產業
  • 00:09:50
    爸爸的已經做得很成功
  • 00:09:51
    但兒子的才剛起步而已
  • 00:09:53
    有次他發現一個
  • 00:09:54
    社群媒體的 bug
  • 00:09:56
    好好利用的話
  • 00:09:57
    可以讓廣告的
  • 00:09:58
    投資報酬率大增
  • 00:09:59
    當他跟爸爸報告的時候
  • 00:10:01
    對方不太積極
  • 00:10:02
    說這個新案子
  • 00:10:03
    可能要經過內部評估之後
  • 00:10:05
    才決定
  • 00:10:06
    但他跟兒子做簡報的時候
  • 00:10:08
    才講到了一半
  • 00:10:09
    對方就把主管叫來
  • 00:10:10
    全部一起聽
  • 00:10:11
    然後聽完之後
  • 00:10:12
    就決定馬上執行
  • 00:10:14
    要花多少錢都可以
  • 00:10:16
    因為他知道
  • 00:10:17
    如果失敗了
  • 00:10:18
    頂多燒掉幾十萬美金而已嘛
  • 00:10:20
    但什麼都不做
  • 00:10:21
    不但學不到東西
  • 00:10:22
    還可能錯失巨大的機會
  • 00:10:24
    於是這個案子真的大獲成功
  • 00:10:26
    爸爸的公司看了之後
  • 00:10:28
    也想跟進
  • 00:10:29
    但是 bug 已經被補起來了
  • 00:10:30
    於是這兩家
  • 00:10:31
    不同經營策略的公司
  • 00:10:33
    此消彼漲
  • 00:10:34
    才幾年兒子的公司
  • 00:10:35
    就和爸爸的黃金交叉
  • 00:10:37
    我真的很喜歡
  • 00:10:38
    Steven 這個法則
  • 00:10:40
    不但不害怕失敗
  • 00:10:41
    還主動去擁抱失敗
  • 00:10:43
    增加失敗的次數
  • 00:10:45
    這給我更多動力
  • 00:10:46
    接下來去嘗試更多事情
  • 00:10:49
    法則五:把壓力當作特權
  • 00:10:51
    現代人常常會把壓力
  • 00:10:53
    視為洪水猛獸
  • 00:10:54
    覺得那個是對身體有害的
  • 00:10:56
    所以避之唯恐不及
  • 00:10:58
    但是這恰恰相反
  • 00:10:59
    「太安逸」
  • 00:11:00
    才是慢慢扼殺我們
  • 00:11:02
    身心的隱形殺手
  • 00:11:03
    我們要先對「壓力」
  • 00:11:05
    做個細部的區分
  • 00:11:06
    一個是外在環境或刺激
  • 00:11:08
    給我們的壓力
  • 00:11:09
    英文叫做 pressure
  • 00:11:10
    每次講到 pressure
  • 00:11:11
    就想到 Queen 的
  • 00:11:12
    Under Pressure
  • 00:11:16
    之前常常舉的例子
  • 00:11:17
    像是原始人遇到野獸襲擊
  • 00:11:19
    或是現代人受到老闆爆擊
  • 00:11:22
    這些都是外在
  • 00:11:23
    給我們的壓力 pressure
  • 00:11:24
    而我們人體
  • 00:11:25
    為了應對外界的壓力源
  • 00:11:27
    體內會產生壓力反應
  • 00:11:29
    英文叫做 stress response
  • 00:11:31
    這時候我們的交感神經
  • 00:11:32
    會主導身體
  • 00:11:33
    分泌腎上腺素和皮質醇
  • 00:11:35
    讓心跳加速
  • 00:11:37
    呼吸也加速
  • 00:11:38
    血糖上升
  • 00:11:39
    讓我們的身體
  • 00:11:39
    能夠應對外來的挑戰
  • 00:11:41
    而我們每次順利克服了
  • 00:11:43
    外在的挑戰後
  • 00:11:44
    大腦和其他
  • 00:11:45
    參與戰鬥的身體組織
  • 00:11:47
    也會因此變強
  • 00:11:48
    運動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 00:11:50
    我們藉由在每次訓練中
  • 00:11:52
    越跑越快
  • 00:11:52
    或是越舉越重
  • 00:11:54
    我們的神經 肌肉
  • 00:11:55
    骨骼 能量系統
  • 00:11:57
    都會越來越厲害
  • 00:11:58
    拿過 39 個大滿貫冠軍的
  • 00:12:01
    前女子網球世界第一
  • 00:12:02
    Billie Jean King
  • 00:12:03
    被問到如何對待這種
  • 00:12:05
    排山倒海似的外在壓力時
  • 00:12:07
    她說:「壓力是一種特權
  • 00:12:09
    只有值得的人
  • 00:12:11
    才有幸擁有」
  • 00:12:12
    後來她也用這句話
  • 00:12:13
    出了一本書
  • 00:12:14
    Steven 在書中
  • 00:12:15
    特地舉了一個
  • 00:12:16
    我也超愛的 TED Talk
  • 00:12:18
    講者是之前在解析
  • 00:12:19
    意志力的時候
  • 00:12:20
    介紹的心理學家
  • 00:12:21
    Kelly McGonigal
  • 00:12:22
    她在這個觀看數
  • 00:12:23
    將近五千萬的著名演講中
  • 00:12:25
    講到一個超重要的概念:
  • 00:12:27
    我們如何去看待外界的壓力
  • 00:12:30
    會很戲劇化地改變
  • 00:12:31
    我們身體的壓力反應
  • 00:12:33
    以及對我們健康的影響
  • 00:12:34
    演講中引用了一個
  • 00:12:35
    讓她嚇一大跳的研究
  • 00:12:37
    這個研究的目的
  • 00:12:38
    是想找出壓力
  • 00:12:39
    對死亡率的影響
  • 00:12:41
    研究人員對將近三萬名
  • 00:12:43
    美國成年人進行追蹤
  • 00:12:44
    並且在一開始
  • 00:12:45
    問他們幾個問題
  • 00:12:47
    像是「你過去 12 個月裡
  • 00:12:48
    經歷了多大壓力?」
  • 00:12:50
    還有「你覺得壓力
  • 00:12:51
    對你的健康有多大影響?」
  • 00:12:53
    以及「你有沒有採取行動
  • 00:12:55
    來控制或減輕壓力?」
  • 00:12:57
    八年之後
  • 00:12:58
    研究人員統計
  • 00:12:58
    有多少人已經過世
  • 00:13:00
    很不意外地發現
  • 00:13:01
    那些經歷很大壓力
  • 00:13:03
    並且認為壓力
  • 00:13:04
    對健康有害的
  • 00:13:05
    他們的死亡風險
  • 00:13:07
    比起對照組
  • 00:13:08
    也就是沒壓力那群人
  • 00:13:09
    還高出 43%
  • 00:13:11
    但是很出乎意料的
  • 00:13:13
    死亡風險最低的那組
  • 00:13:15
    竟然是經歷很大壓力
  • 00:13:17
    但是不認為壓力
  • 00:13:18
    對健康有害的那群人
  • 00:13:20
    比對照組還低 17%
  • 00:13:22
    這讓研究壓力
  • 00:13:23
    對身體影響的
  • 00:13:24
    Kelly McGonigal
  • 00:13:25
    大大地改變她對壓力的看法
  • 00:13:27
    她也引用了另一個
  • 00:13:28
    哈佛大學著名的實驗
  • 00:13:30
    受試者被分成三組
  • 00:13:32
    一組叫做重新評估壓力組
  • 00:13:34
    他們被告知心跳加速
  • 00:13:36
    呼吸急促的壓力反應
  • 00:13:37
    對身體是好的
  • 00:13:38
    它有助於我們
  • 00:13:39
    拿出最好的表現
  • 00:13:41
    另一組是忽略壓力組
  • 00:13:43
    他們被告知
  • 00:13:44
    只要忽略這些壓力反應就好
  • 00:13:45
    對照組那就是什麼都不做
  • 00:13:47
    之後他們都接受了
  • 00:13:48
    TSST 這個壓力測試
  • 00:13:50
    就是對兩名評估人員
  • 00:13:52
    做 5 分鐘的演講
  • 00:13:53
    以及 5 分鐘的高難度的心算
  • 00:13:55
    然後評估人員
  • 00:13:56
    會故意給負面的回饋
  • 00:13:57
    像是皺眉頭啊
  • 00:13:59
    或者是不耐煩等等
  • 00:14:00
    接下來受試者
  • 00:14:02
    會被要求做一些
  • 00:14:03
    大腦認知能力的測試
  • 00:14:04
    看看這三組受壓力的影響程度
  • 00:14:07
    實驗發現
  • 00:14:08
    重新評估壓力組
  • 00:14:09
    幾乎沒有受到負面情緒的影響
  • 00:14:12
    而忽略壓力組
  • 00:14:13
    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 00:14:15
    比什麼都不做的對照組還慘
  • 00:14:17
    在生理反應上
  • 00:14:18
    控制組和忽略壓力組的
  • 00:14:20
    總周邊血管阻力是高的
  • 00:14:22
    而心輸出量是小的
  • 00:14:24
    這代表雖然他們的心跳
  • 00:14:25
    的確有加快
  • 00:14:26
    但是血管是處於收縮狀態
  • 00:14:29
    長期處在這種狀況下
  • 00:14:30
    就容易引發高血壓
  • 00:14:32
    和其他心血管疾病
  • 00:14:33
    最令人驚訝的是
  • 00:14:35
    重新評估壓力組的狀況
  • 00:14:37
    完全相反
  • 00:14:38
    他們的心輸出量相當高
  • 00:14:40
    血管阻力卻比較小
  • 00:14:42
    雖然心跳有加速
  • 00:14:43
    但是血管
  • 00:14:44
    是維持放鬆和舒張的
  • 00:14:46
    Kelly McGonigal 說
  • 00:14:47
    這跟我們處於興奮
  • 00:14:49
    受到鼓勵
  • 00:14:50
    或者感到喜悅
  • 00:14:51
    和勇氣的時候
  • 00:14:52
    是一樣的生理反應
  • 00:14:54
    你不覺得超神奇的嗎?
  • 00:14:55
    Mindset 的力量
  • 00:14:56
    真的超強大的!
  • 00:14:57
    Kelly McGonigal
  • 00:14:58
    最後在接受
  • 00:14:59
    Chris Anderson 的訪問時
  • 00:15:00
    說了一句超有智慧的話:
  • 00:15:02
    「人生最好的決定
  • 00:15:03
    就是去做那些
  • 00:15:04
    對你來說有意義的事情
  • 00:15:06
    然後相信自己
  • 00:15:07
    能夠克服隨之而來的壓力
  • 00:15:10
    越變越強」
  • 00:15:11
    這就是我每次在趕工作
  • 00:15:12
    感到有點喘不過氣來的時候
  • 00:15:14
    我會對自己說的話
  • 00:15:15
    這些壓力
  • 00:15:16
    都是我為自己贏來的特權
  • 00:15:19
    法則六:
  • 00:15:20
    價值取決於情境
  • 00:15:22
    而非技能
  • 00:15:22
    講白話一點
  • 00:15:24
    就是同樣的技能
  • 00:15:25
    放在不同的產業
  • 00:15:26
    能創造的價值
  • 00:15:28
    aka 人家願意付給你的錢
  • 00:15:30
    就會大大不同
  • 00:15:31
    想要賺多點錢的人
  • 00:15:33
    一定要牢牢記住這點
  • 00:15:34
    Steven Bartlett
  • 00:15:35
    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
  • 00:15:36
    他創立了 Social Chain
  • 00:15:37
    當然也成為一位
  • 00:15:38
    炙手可熱的
  • 00:15:39
    社群媒體行銷大師
  • 00:15:41
    但他不願意
  • 00:15:42
    從此被貼上這個標籤
  • 00:15:44
    於是他在 27 歲的時候
  • 00:15:46
    辭掉了 CEO
  • 00:15:47
    開始了一段自我探索之旅
  • 00:15:49
    他宣布不再做行銷的工作
  • 00:15:51
    他唯一願意給自己
  • 00:15:52
    貼上的標籤
  • 00:15:53
    就是「具有多樣技能
  • 00:15:55
    和好奇心的人」
  • 00:15:56
    他渴望能為整體的社會
  • 00:15:58
    貢獻一己之力
  • 00:15:59
    而不僅僅是幫某些品牌
  • 00:16:01
    提高運動鞋
  • 00:16:02
    或是汽水的銷量而已
  • 00:16:04
    那時候剛好新冠疫情爆發
  • 00:16:06
    除了疫情本身以外
  • 00:16:07
    民眾被隔離在家
  • 00:16:09
    所造成的心理健康
  • 00:16:10
    也成了討論的焦點
  • 00:16:12
    於是他開始在網路上探索
  • 00:16:14
    各類的有關心理健康相關的主題
  • 00:16:16
    其中受他關注的
  • 00:16:18
    就是迷幻藥的世界
  • 00:16:20
    現在已經越來越多的
  • 00:16:21
    臨床研究證實
  • 00:16:22
    以前大家認為
  • 00:16:23
    萬惡的迷幻藥 psychedelic
  • 00:16:26
    像是含有 psilocybin 的
  • 00:16:27
    迷幻香菇
  • 00:16:28
    LSD 和 MDMA 等等
  • 00:16:31
    在專業醫療人員的治療下
  • 00:16:33
    迷幻藥已經被證實
  • 00:16:34
    具有治療憂鬱症等
  • 00:16:36
    精神疾病的功效了
  • 00:16:37
    澳洲全國
  • 00:16:38
    以及美國有些州
  • 00:16:39
    也已經把醫療用的迷幻藥
  • 00:16:41
    合法化了
  • 00:16:42
    Tim Ferriss
  • 00:16:43
    Andrew Huberman 等意見領袖
  • 00:16:44
    也常在節目上分享
  • 00:16:46
    有關 psychedelic
  • 00:16:47
    最新的研究和療效
  • 00:16:48
    而 Steven
  • 00:16:49
    也深深地為之著迷
  • 00:16:51
    當他研究得正起勁的時候
  • 00:16:52
    有天收到朋友的訊息
  • 00:16:54
    問他願不願意幫忙分享一間
  • 00:16:56
    迷幻藥公司 IPO 的新聞
  • 00:16:58
    結果他後來跟這間公司一拍即合
  • 00:17:00
    決定加入他們
  • 00:17:01
    幫他們做行銷
  • 00:17:02
    他對迷幻藥的知識
  • 00:17:04
    以及行銷技能
  • 00:17:05
    正好可以幫這間公司
  • 00:17:07
    在市場上獲得更高的估值
  • 00:17:09
    多募個幾億美金
  • 00:17:10
    於是這間公司
  • 00:17:11
    除了付給他薪水以外
  • 00:17:13
    還給他一個潛在價值
  • 00:17:14
    高達八百萬的選擇權
  • 00:17:16
    是他預期的十倍以上
  • 00:17:18
    跟之前在消費品領域的報酬
  • 00:17:20
    簡直天差地遠
  • 00:17:22
    咦結果這家公司
  • 00:17:23
    2021 年 IPO 之後
  • 00:17:25
    到現在股價跌了 93%
  • 00:17:27
    不知道他拿到的選擇權綁多久
  • 00:17:28
    所以他強調
  • 00:17:29
    你擁有的技能值不值錢
  • 00:17:31
    要看你用在哪個產業上
  • 00:17:33
    能不能用在某些產業
  • 00:17:35
    又要回頭看看
  • 00:17:35
    你對這個產業的「知識」
  • 00:17:37
    那個桶子有沒有裝滿
  • 00:17:38
    這個法則我太有感覺了
  • 00:17:40
    以之前腳踏車旅行
  • 00:17:41
    那個創業題目來說
  • 00:17:43
    我的知識
  • 00:17:43
    就是對這個行業的
  • 00:17:45
    business model
  • 00:17:45
    國外車友的喜好和需求
  • 00:17:47
    整個產業的 key player
  • 00:17:49
    以及台灣有潛力的
  • 00:17:50
    路線的了解這些
  • 00:17:51
    而我的技能就是拍片
  • 00:17:53
    寫文章 經營自媒體
  • 00:17:54
    當時我曾經向一個公司提案
  • 00:17:56
    想要用影片
  • 00:17:57
    幫他們宣傳相關的產品
  • 00:17:59
    結果對方興趣缺缺
  • 00:18:00
    而這幾年我在身心健康
  • 00:18:02
    預防醫學這些領域
  • 00:18:04
    獲得了滿滿的知識
  • 00:18:05
    再加上做出成績之後
  • 00:18:07
    我的技能忽然就變得很值錢了
  • 00:18:09
    我去年曾經對一個
  • 00:18:10
    這個產業的公司提案
  • 00:18:12
    擔任他們 YouTube
  • 00:18:12
    頻道經營的顧問
  • 00:18:14
    我當時開出
  • 00:18:15
    時薪一萬二的高價
  • 00:18:16
    對方也接受了
  • 00:18:18
    雖然後來因為
  • 00:18:19
    我自己的時間因素
  • 00:18:20
    沒有接下來
  • 00:18:21
    但這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了
  • 00:18:23
    選對戰場的重要性
  • 00:18:25
    法則七:事前驗屍法
  • 00:18:27
    這個法則跟查理蒙格爺爺
  • 00:18:29
    提倡的邏輯很像
  • 00:18:30
    就是在投入一件
  • 00:18:31
    重大計劃的時候
  • 00:18:32
    一定要給自己一個靈魂拷問:
  • 00:18:34
    「這個主意為什麼會失敗?」
  • 00:18:36
    在講《超級專案管理》
  • 00:18:37
    這本書的時候就有提過
  • 00:18:39
    我們人類有一種「樂觀偏誤」
  • 00:18:41
    當自己一心一意
  • 00:18:42
    想要去做某件事情的時候
  • 00:18:44
    就會傾向高估這件事情的前景
  • 00:18:47
    並且低估風險
  • 00:18:48
    甚至聽不進
  • 00:18:49
    所有否定這個計畫的聲音
  • 00:18:50
    Steven 舉了自己的例子
  • 00:18:52
    他在 The Dairy of a CEO
  • 00:18:54
    大獲成功之後
  • 00:18:55
    在 2021 年
  • 00:18:56
    忽然有個大膽的想法
  • 00:18:58
    他想要做一個 Podcast
  • 00:18:59
    製作和行銷公司
  • 00:19:01
    他要找各個領域
  • 00:19:02
    最強的主持人來開節目
  • 00:19:04
    然後用他現有的製作
  • 00:19:05
    和行銷團隊來經營
  • 00:19:07
    因為他在那年光業配
  • 00:19:08
    就可以賺一百二十萬美金
  • 00:19:10
    他覺得複製這樣的成功
  • 00:19:12
    可能是個好生意
  • 00:19:13
    於是他成立一個
  • 00:19:14
    五人小組就開幹了
  • 00:19:15
    籌備的過程中
  • 00:19:16
    花了幾十萬美金
  • 00:19:18
    還有團隊和成員
  • 00:19:19
    無數的時間和精力
  • 00:19:21
    六個月後他還打電話
  • 00:19:22
    給一位跨國媒體的負責人
  • 00:19:24
    問對方願不願意
  • 00:19:25
    擔任這個公司的 CEO
  • 00:19:27
    對方也很有興趣
  • 00:19:28
    說只要時間到了
  • 00:19:30
    給我個電話
  • 00:19:30
    我就會辭職加入
  • 00:19:32
    這給 Steven Bartlett
  • 00:19:33
    極大的信心
  • 00:19:34
    於是他又如火如荼地
  • 00:19:36
    繼續搞了半年
  • 00:19:37
    最後終於到了
  • 00:19:38
    要不要真正啟動的時刻了
  • 00:19:40
    於是他這十幾年的
  • 00:19:41
    商業智慧開始發揮作用
  • 00:19:43
    他召集了整個團隊
  • 00:19:44
    問大家一個
  • 00:19:45
    之前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 00:19:47
    「為什麼這件事情
  • 00:19:48
    可能是個壞主意?」
  • 00:19:50
    他的團隊一開始有點愣住
  • 00:19:52
    因為每個人都開始
  • 00:19:53
    準備要大幹一場了
  • 00:19:54
    根本沒有人想到這個問題啊!
  • 00:19:56
    經過了一下子
  • 00:19:57
    漸漸有人開始拋出疑慮了
  • 00:19:59
    像是「目前的人力有限
  • 00:20:01
    如果資源太分散
  • 00:20:03
    反而會危及
  • 00:20:04
    現在成功的 Podcast 業務」
  • 00:20:06
    還有「知名主持人
  • 00:20:07
    不一定可靠
  • 00:20:08
    如果他們跑了
  • 00:20:09
    不就什麼都沒了」
  • 00:20:10
    也有人說
  • 00:20:11
    「之前的成功其實很難複製
  • 00:20:13
    因為裡面含有很多運氣
  • 00:20:15
    和環境的因素」
  • 00:20:16
    後來 Steven 自己也說
  • 00:20:18
    這個計畫會讓他失去專注力
  • 00:20:20
    他需要專心把目前的節目
  • 00:20:22
    在各種小細節做到最好
  • 00:20:25
    這才有機會實現
  • 00:20:26
    任何製作公司
  • 00:20:27
    都無法實現的複利成長
  • 00:20:29
    於是才幾分鐘之後
  • 00:20:30
    他們就決定中止這個
  • 00:20:32
    已經籌劃一年的案子了
  • 00:20:34
    後來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
  • 00:20:36
    因為隔年他們節目的觀眾
  • 00:20:38
    成長了 9 倍
  • 00:20:39
    而收入增加了 3 倍以上
  • 00:20:41
    達到四百萬美金
  • 00:20:43
    這個故事應該是整本書裡面
  • 00:20:44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
  • 00:20:46
    又再一次地提醒
  • 00:20:47
    個性比較衝動的我
  • 00:20:49
    使用系統二
  • 00:20:50
    來做決定的重要性
  • 00:20:52
    我也要時時提醒自己
  • 00:20:53
    不要被先前投入的資源所困住
  • 00:20:56
    該壯士斷腕的時候
  • 00:20:58
    就是要果決
  • 00:20:59
    法則八:顧好你的第一基礎
  • 00:21:01
    什麼是你的
  • 00:21:02
    first foundation 呢?
  • 00:21:03
    巴菲特有一次
  • 00:21:04
    在奧瑪哈的一群大學生面前
  • 00:21:07
    給出他最重要的人生建議
  • 00:21:09
    他說他 16 歲的時候
  • 00:21:11
    滿腦子只有妹仔和車子
  • 00:21:13
    他對把妹不太行
  • 00:21:14
    所以心思都放在車上
  • 00:21:16
    巴菲特繼續說:
  • 00:21:17
    「假設我 16 歲的時候
  • 00:21:19
    有個精靈出現
  • 00:21:20
    精靈說:
  • 00:21:20
    我會送你一部全新的車子
  • 00:21:22
    隔天早上就會繫上大蝴蝶結
  • 00:21:24
    送到你家」
  • 00:21:25
    聽了這麼多精靈的故事
  • 00:21:27
    我就會問他:
  • 00:21:28
    「哪有那麼好的事情?
  • 00:21:29
    其中一定有詐」
  • 00:21:30
    精靈說:
  • 00:21:31
    「啊哈!
  • 00:21:32
    你真聰明
  • 00:21:33
    因為從此之後
  • 00:21:35
    你就只能開這台車
  • 00:21:36
    沒有其它車可以換了
  • 00:21:37
    所以你一定要好好愛惜它」
  • 00:21:40
    巴菲特繼續跟學生說:
  • 00:21:41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了
  • 00:21:43
    我一定會把使用手冊讀五遍
  • 00:21:46
    絕對不會加劣質的汽油
  • 00:21:48
    晚上會把車停在車庫裡
  • 00:21:49
    有一點刮痕或凹陷
  • 00:21:51
    就會馬上修好
  • 00:21:52
    我一定會好好寶貝這輛車
  • 00:21:54
    因為要是它壞了
  • 00:21:55
    我這輩子就哪裡也去不了了
  • 00:21:57
    你們的身心就是這輛車
  • 00:21:59
    你們可以仗著自己很年輕
  • 00:22:01
    任由身體和心靈隨波逐流
  • 00:22:04
    但如果你不好好照顧它
  • 00:22:06
    四十年後
  • 00:22:07
    它就會和老車一樣
  • 00:22:09
    問題越來越多
  • 00:22:10
    最後只能報廢
  • 00:22:11
    送到廢鐵廠
  • 00:22:12
    所以你現在的所作所為
  • 00:22:14
    決定了你的身心
  • 00:22:15
    在幾十年後如何運作
  • 00:22:17
    你只有這台車
  • 00:22:19
    所以好好照顧它吧!」
  • 00:22:20
    這就是 Steven Bartlett 說的
  • 00:22:22
    first foundation
  • 00:22:23
    所以他即便這麼忙
  • 00:22:24
    還是把睡眠 運動
  • 00:22:26
    和健康飲食
  • 00:22:27
    當成不可妥協的優先事項
  • 00:22:30
    所以記得
  • 00:22:31
    「不正常人類使用說明書」
  • 00:22:33
    要看五遍喔!
  • 00:22:34
    巴菲特說的
  • 00:22:35
    以上就是這本書的分享
  • 00:22:36
    最後再補充幾個
  • 00:22:37
    他為什麼會這麼成功的祕訣
  • 00:22:39
    我在他接受 Mel Robins
  • 00:22:41
    訪問的那集節目裡
  • 00:22:42
    聽到他講了一句超棒的話
  • 00:22:44
    他說 他很確定
  • 00:22:45
    幾乎所有的人
  • 00:22:47
    都只活出了 1% 的自己
  • 00:22:49
    而他渴望要讓全世界的人
  • 00:22:51
    知道這件事情
  • 00:22:52
    他的任務就是把人踢下懸崖
  • 00:22:54
    讓他們知道
  • 00:22:55
    其實你是可以飛的
  • 00:22:56
    他也在 Rich Roll 的訪談中
  • 00:22:58
    說自己會不斷質疑
  • 00:22:59
    那些約定俗成的傳統智慧
  • 00:23:02
    或是其他人告訴他的事情
  • 00:23:03
    比如說幾歲要幹嘛啊
  • 00:23:05
    或做這件事情會不會成功等等
  • 00:23:07
    他都會抱持著懷疑的態度
  • 00:23:09
    只採信自己實驗的結果
  • 00:23:11
    他始終相信
  • 00:23:12
    自己是與眾不同的
  • 00:23:14
    所以這個傳統的系統
  • 00:23:15
    才和他格格不入
  • 00:23:16
    而他也一再地創造奇蹟
  • 00:23:18
    來打臉那些之前唱衰他的人
  • 00:23:21
    我覺得這實在是太帥了
  • 00:23:22
    雖然我比他晚了很久才起步
  • 00:23:24
    但是創造屬於自己的英雄之旅
  • 00:23:27
    永遠都不嫌晚
  • 00:23:29
    最後也來推薦一下我的電子報
  • 00:23:30
    張修修的自由之路
  • 00:23:32
    我每個禮拜都會分享
  • 00:23:33
    我在這個英雄之旅上的
  • 00:23:35
    學習和實踐
  • 00:23:37
    網址是 shosho.tw/free
  • 00:23:40
    有時候一本書還沒看完
  • 00:23:42
    我也會把一些感想
  • 00:23:43
    寫在電子報裡
  • 00:23:44
    如果你想要知道
  • 00:23:45
    我這個禮拜
  • 00:23:46
    又從閱讀或生活中
  • 00:23:48
    學到了什麼
  • 00:23:49
    歡迎訂閱喔!
  • 00:23:50
    最後 我要跟你說
  • 00:23:51
    你很棒 放輕鬆
  • 00:23:53
    別太逼自己了
  • 00:23:54
    別把外人的批評
  • 00:23:56
    和冷言冷語放在心上
  • 00:23:58
    他們不懂你
  • 00:23:59
    就專心地創造
  • 00:24:00
    自己引以為傲的人生吧
  • 00:24:02
    我們下集節目見
  • 00:24:03
    掰掰!
Etiquetas
  • Steven Bartlett
  • The Diary of a CEO
  • Podcast
  • 創業
  • 人生法則
  • 成功
  • 壓力
  • 心態
  • 自我提升
  • 社群媒體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