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音樂」藏了什麼訊息?理查・史特勞斯-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Richard Strauss -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Op.30

00:33:4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nBjdc70Xm4

摘要

TLDR"Also sprach Zarathustra" von Richard Strauss ist ein ikonisches Musikstück, das oft in Filmen verwendet wird. Es basiert auf Nietzsches Philosophie und beschreibt die Reise von Zarathustra, einem Propheten, der die Menschheit zur Überwindung anregen möchte. Die Musik spiegelt Nietzsches Ideen wider, indem sie die Konflikte zwischen Mensch, Natur und den verschiedenen philosophischen Ansätzen darstellt. Die Eröffnungsmusik ist besonders eindrucksvoll und erzeugt eine starke emotionale Wirkung. Das Stück wird am 7. Oktober in der Wei-Wu-Ying Musikhalle aufgeführt, wo das Publikum die beeindruckende Kombination aus Orchester und Orgel erleben kann.

心得

  • 🎶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ist ein Meisterwerk von Richard Strauss.
  • 📖 Es basiert auf Nietzsches Philosophie und der Figur Zarathustra.
  • 🌅 Die Eröffnungsmusik ist ikonisch und oft in Filmen verwendet.
  • 🎺 Die Musik spiegelt den Konflikt zwischen Mensch und Natur wider.
  • 🎼 Die Kombination von Orchester und Orgel schafft ein einzigartiges Klangerlebnis.
  • 🎟️ Live-Aufführung am 7. Oktober in der Wei-Wu-Ying Musikhalle.
  • 💰 Rabattcode seacow85 für 15% Rabatt auf Tickets.
  • 🤔 Die Musik stellt zentrale philosophische Fragen über das Leben.
  • 🌌 Die Spannung zwischen Menschlichkeit und Übermenschlichkeit wird thematisiert.
  • 🎉 Ein emotionales Erlebnis, das viele berührt.

时间轴

  • 00:00:00 - 00:05:00

    Das Stück, das als eines der am häufigsten in Filmen, Serien und Werbung verwendeten klassischen Musikstücke gilt, wurde durch den Film "2001: Odyssee im Weltraum" von 1968 berühmt. Viele Filme, darunter "Barbie" und "Toy Story", haben es als Hommage zitiert. Es handelt sich um Richard Strauss'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inspiriert von Nietzsches gleichnamigem Werk, das die Philosophie des Übermenschen thematisiert.

  • 00:05:00 - 00:10:00

    Die Eröffnungsmusik beschreibt Zarathustras Einsamkeit und seine Erkenntnis, dass er seine Weisheit mit der Welt teilen muss. Strauss verwendet eine markante musikalische Motive, die den Aufstieg der Sonne symbolisieren, und schafft eine Spannung, die auf die Entdeckung des dritten Tons wartet, was die emotionale Leere der Eröffnung verstärkt.

  • 00:10:00 - 00:15:00

    Die Musik entfaltet sich in einem kraftvollen Klang, der die Dualität von Licht und Dunkelheit, Leben und Tod darstellt. Strauss kombiniert große und kleine Dreiklänge, um einen Konflikt zu erzeugen, der die Zuhörer herausfordert, sich mit den philosophischen Fragen von Nietzsche auseinanderzusetzen.

  • 00:15:00 - 00:20:00

    Die Musik entwickelt sich weiter und thematisiert Zarathustras Reise, die nicht linear ist. Strauss wählt acht Kapitel aus Nietzsches Werk aus, um Zarathustras Suche nach dem Sinn des Lebens darzustellen, wobei die Musik die verschiedenen Phasen und Herausforderungen dieser Reise reflektiert.

  • 00:20:00 - 00:25:00

    Zarathustra kritisiert die blinde Befolgung von Moralvorstellungen, die von Religion oder Gesellschaft auferlegt werden. Strauss' Musik wird leidenschaftlich und drängt die Menschen, ihre eigenen Werte zu finden, während sie gleichzeitig die inneren Konflikte und Ängste thematisiert, die mit dieser Suche verbunden sind.

  • 00:25:00 - 00:33:44

    Die letzten Kapitel der Symphonie thematisieren Zarathustras Erkenntnis über die ewige Wiederkehr und die Akzeptanz des Lebens in all seinen Facetten. Strauss' Musik kulminiert in einem emotionalen Höhepunkt, der die Zuhörer dazu anregt, über die tiefen philosophischen Fragen nachzudenken, die Nietzsche aufwirft, und die Komplexität der menschlichen Existenz zu akzeptieren.

显示更多

思维导图

视频问答

  • Was ist das Hauptthema von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Das Hauptthema ist die Suche nach dem Sinn des Lebens und die Überwindung des Menschen zum Übermenschen.

  • Wer ist Zarathustra?

    Zarathustra ist ein persischer Prophet, der in Nietzsches Werk als Symbol für die Überwindung des Menschen dient.

  • Wie wird die Musik in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verwendet?

    Die Musik wird verwendet, um die philosophischen Ideen von Nietzsche zu illustrieren und die emotionale Reise von Zarathustra darzustellen.

  • Was macht die Eröffnungsmusik so besonders?

    Die Eröffnungsmusik verwendet einen einzigartigen musikalischen Aufbau, der Spannung und Erwartung erzeugt.

  • Wie wird die Beziehung zwischen Mensch und Natur in der Musik dargestellt?

    Die Musik zeigt einen ständigen Konflikt zwischen der menschlichen Erfahrung und der ewigen Natur.

  • Was ist die Bedeutung des Endes der Symphonie?

    Das Ende symbolisiert die unlösbare Spannung zwischen Mensch und Natur, die in Nietzsches Philosophie zentral ist.

  • Wann und wo kann man "Also sprach Zarathustra" live erleben?

    Am 7. Oktober in der Wei-Wu-Ying Musikhalle in Kaohsiung.

  • Gibt es einen Rabatt für Tickets?

    Ja, mit dem Rabattcode seacow85 erhält man 15% Rabatt auf die Tickets.

查看更多视频摘要

即时访问由人工智能支持的免费 YouTube 视频摘要!
字幕
zh-Hant
自动滚动:
  • 00:00:14
    這首超級無敵經典又震撼的曲子
  • 00:00:17
    可以說是史上最常被用來當作電影、連續劇或廣告配樂的古典音樂之一了
  • 00:00:23
    自從1968年的經典電影《2001太空漫遊》
  • 00:00:27
    用了這首曲子當作電影的開場曲變成了一個超級經典之後
  • 00:00:31
    後來的很多電影都喜歡引用它來致敬
  • 00:00:33
    比如說最近最當紅的《芭比》
  • 00:00:37
    或是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
  • 00:00:47
    還有瓦力裡面那些廢物人類終於重新用雙腳站起來的時候
  • 00:01:01
    雖然它這麼有名、這麼經典
  • 00:01:04
    但是應該很少有人知道這首曲子到底是什麼
  • 00:01:07
    事實上啊
  • 00:01:08
    它就是德國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的作品
  • 00:01:13
    (咳嗽)
  • 00:01:14
    不是啦
  • 00:01:15
    我是說他叫做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 00:01:19
    這個名字超級複雜
  • 00:01:20
    第一次聽一定會滿頭問號
  • 00:01:22
    但其實白話一點的意思就是
  • 00:01:23
    Zarathustra這個人這麼說的意思
  • 00:01:27
    它其實就是來自19世紀德國哲學家尼采
  • 00:01:30
    最有名的一部著作的標題
  • 00:01:32
    理查史特勞斯在讀了這本著作之後
  • 00:01:35
    就以它作為靈感寫成了這首有名的交響詩
  • 00:01:38
    至於這本書到底在講什麼呢
  • 00:01:40
    查拉圖斯特拉又是誰呢
  • 00:01:42
    查拉圖斯特拉其實是來自波斯古時候的一位拜火教的先知
  • 00:01:47
    尼采借用了他的名義成為自己的化身
  • 00:01:50
    寫成了這部小說
  • 00:01:51
    並在裡面闡述了很多自己奇特的哲學思想
  • 00:01:55
    因此在理查史特勞斯所創作的這首交響詩裡面
  • 00:01:59
    我們除了可以聽到磅礡震撼的音樂以外
  • 00:02:02
    也可以聽到這些尼采的哲學思想
  • 00:02:05
    還有查拉圖斯特拉追求並宣揚理念跌跌撞撞的過程
  • 00:02:10
    在這首曲子一開場的這個有名的段落裡
  • 00:02:13
    理查史特勞斯就描繪出了小說一開始的序章
  • 00:02:17
    查拉圖斯特拉原本離群索居
  • 00:02:19
    一個人離開家鄉住在山上的山洞裡
  • 00:02:22
    安享著他的智慧與孤獨
  • 00:02:25
    但是有一天的清晨
  • 00:02:26
    在太陽升起來的時候
  • 00:02:28
    他伴隨著曙光對著太陽這麼說
  • 00:02:31
    偉大的太陽啊
  • 00:02:33
    如果沒有你所照亮的人們
  • 00:02:35
    你有何幸福呢?
  • 00:02:37
    這裡的陽光
  • 00:02:39
    代表的就是查拉圖斯特拉所擁有的智慧
  • 00:02:42
    他感嘆自己獨自擁有這麼多的智慧而感到厭倦
  • 00:02:47
    希望將這些智慧分享給他人
  • 00:02:49
    因此他繼續對著太陽這麼說
  • 00:02:52
    我必須下山 深入人世
  • 00:02:55
    如同你 每天晚上走到海的另外一邊
  • 00:02:58
    把你的光帶到下面的世界
  • 00:03:01
    你這無比豐饒的太陽啊
  • 00:03:03
    在這樣的情節之下
  • 00:03:05
    理查史特勞斯就用這段超級無敵有名的開場音樂來描繪
  • 00:03:10
    一開始我們聽到一段虛無的低音C長音
  • 00:03:15
    接著小號吹出了上升的三個音
  • 00:03:21
    就如同太陽逐漸升起
  • 00:03:30
    這三個音
  • 00:03:31
    C G C
  • 00:03:33
    在整首曲子裡面會一直不斷的出現
  • 00:03:35
    是個非常重要的音樂動機
  • 00:03:37
    用來代表永恆的大自然
  • 00:03:39
    所以就有人稱它為
  • 00:03:41
    自然的動機
  • 00:03:42
    在這首曲子到目前為止
  • 00:03:44
    我們總共只聽到了兩個音高
  • 00:03:47
    C跟G
  • 00:03:48
    它們造成這段音樂有一個很奇特的效果
  • 00:03:51
    C跟G分別是一個三和弦裡面的第一音跟第五音
  • 00:03:56
    如果要構成一個三和弦的話
  • 00:03:58
    還需要有一個最重要的第三音的存在才行
  • 00:04:01
    因為三音會決定這個和弦是大調還是小調
  • 00:04:05
    如果第三音是還原E的話
  • 00:04:07
    那就是個明亮的大三和弦
  • 00:04:10
    如果三音是降E的話
  • 00:04:12
    那就是個陰沉的小三和弦
  • 00:04:14
    但是在這首曲子的開頭啊
  • 00:04:16
    因為這個三音完全不存在
  • 00:04:19
    所以我們根本無法判斷它到底是大三和弦還是小三和弦
  • 00:04:24
    只覺得它聽起來有一種中空的感覺
  • 00:04:27
    好像完全沒有情緒存在一樣
  • 00:04:31
    理查史特勞斯這麼安排是有他的理由的
  • 00:04:34
    因為這一段毫無情緒的和聲持續了這麼久之後
  • 00:04:38
    這種真空感會變得非常的強烈
  • 00:04:41
    你會非常期待這個真空感被獲得釋放
  • 00:04:44
    因此到了第六個小節的最後
  • 00:04:46
    理查史特勞斯終於讓整個樂團
  • 00:04:49
    在一個瞬間同時迸發出了兩個強音
  • 00:04:55
    在這個瞬間你終於聽到了這個第三音的出現
  • 00:04:59
    這個真空的感覺瞬間被釋放
  • 00:05:02
    產生了一種非常飽滿的感覺
  • 00:05:05
    就像是曙光乍現
  • 00:05:07
    飽滿的陽光瞬間從地平面迸發開來一樣的壯闊景象
  • 00:05:12
    而且更神奇的事情是
  • 00:05:14
    理查史特勞斯不只讓你聽到一個三音
  • 00:05:17
    而是讓你同時聽到兩種三音的出現
  • 00:05:20
    第一個和弦的三音是還原 E
  • 00:05:22
    所以是一個大三和弦
  • 00:05:25
    第二個和弦的三音是降 E
  • 00:05:27
    所以是個小三和弦
  • 00:05:30
    把大三和弦跟小三和弦以這麼短的間隔並置在一起
  • 00:05:34
    是一件超級不尋常的事情
  • 00:05:38
    因為這兩種和弦有著強烈的對比
  • 00:05:41
    就像是白晝與黑夜
  • 00:05:43
    無限與瞬間
  • 00:05:45
    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對比一樣
  • 00:05:48
    這些互相對比的東西
  • 00:05:50
    在我們的認知中是不可能同時存在的
  • 00:05:53
    但是理查史特勞斯就是故意要把它們並置在一起
  • 00:05:57
    造成了強烈到足以撼動整個世界的衝突感
  • 00:06:04
    在第一次的衝突結束之後
  • 00:06:06
    同樣的事情又再發生了一次
  • 00:06:09
    首先是小號的上升音型
  • 00:06:17
    然後再次的迸發出兩個強音
  • 00:06:23
    而且這一次他們的順序被顛倒了過來
  • 00:06:26
    變成先是小三和弦
  • 00:06:28
    然後才是大三和弦
  • 00:06:30
    這兩個和弦的交替
  • 00:06:32
    彷彿是查拉圖斯特拉對我們提出了一個重大的提問
  • 00:06:36
    是要超越還是要停滯
  • 00:06:38
    是要熱愛生命還是信奉上帝
  • 00:06:42
    是要接受變化還是要沉溺永恆
  • 00:06:45
    是要成為超人還是變成末人
  • 00:06:49
    雖然你可能到現在為止根本還聽不懂這些問題到底在問什麼
  • 00:06:54
    但是理查史特勞斯在這個一開場
  • 00:06:56
    就替尼采把這個最大的問題開門見山的提出來
  • 00:07:00
    成為這整首曲子之後不斷探討的議題
  • 00:07:26
    即使你對尼采沒有任何認識
  • 00:07:28
    光是聽理查史特勞斯的音樂也會覺得非常震撼喔
  • 00:07:32
    他對管弦樂器各種運用簡直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 00:07:36
    而且你如果只是用音響或是耳機聽的話
  • 00:07:39
    是沒有辦法感受到這首曲子裡面震撼的音響效果的
  • 00:07:42
    因為理查史特勞斯除了交響樂團以外還在裡面安排了管風琴
  • 00:07:46
    讓整首曲子的音色變得非常的豐厚
  • 00:07:49
    還會有一種被音場給環繞的震撼感
  • 00:07:52
    今年10月7號在高雄衛武營的音樂廳
  • 00:07:54
    簡文彬老師就要指揮高雄市立交響樂團跟國際管風琴大師舒密特合作
  • 00:08:00
    演出這首查拉圖斯塔拉如是說
  • 00:08:02
    我們都知道啊
  • 00:08:03
    衛武營有著全亞洲最大的管風琴
  • 00:08:05
    加上衛武營音樂廳本身的世界頂級的殘響效果
  • 00:08:09
    所有人聽過都覺得讚不絕口
  • 00:08:11
    所以如果能夠在這裡面聽到《查拉圖斯塔拉如是說》的現場演出
  • 00:08:15
    那種感覺絕對只能用一個字來形容,那就是
  • 00:08:18
  • 00:08:19
    趕快去下面資訊欄找購票連結吧
  • 00:08:21
    只要輸入折扣碼seacow85就可以享有85折優惠喔
  • 00:08:24
    接下來我們就來繼續看看這首曲子的後面發生了什麼事情吧
  • 00:08:28
    在這個燦爛無比的開場白結束之後
  • 00:08:31
    就開始了查拉圖斯特拉的宣導旅程
  • 00:08:34
    理查史特勞斯從這整個著作裡面
  • 00:08:36
    總共80多個章節裡面挑選了8個章節的標題
  • 00:08:40
    成為這首交響詩裡面的8個段落
  • 00:08:43
    這8個段落的順序並沒有按照尼采原本著作的章節順序
  • 00:08:47
    音樂內容跟這些章節的文字也沒有完全對應
  • 00:08:51
    甚至有很多章節的標題只是在字面上的意思做文章而已
  • 00:08:56
    所以很多學者就批評理查史特勞斯根本就沒有真正理解尼采
  • 00:09:01
    而我自己覺得理查史特勞斯應該是覺得
  • 00:09:04
    這樣子的安排方式最能夠描繪出查拉圖斯特拉
  • 00:09:08
    或是尼采他自己在尋找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還有思考轉變
  • 00:09:13
    所以我們就先暫且用這樣子的角度去分析這首曲子吧
  • 00:09:17
    理查史特勞斯所描繪出的這個歷程啊
  • 00:09:19
    就如同人類邁向超人的旅程
  • 00:09:23
    這裡所說的超人當然不是
  • 00:09:25
    DC漫畫裡面那個把內褲穿在外面的那位超人
  • 00:09:28
    在尼采的哲學思想裡面
  • 00:09:30
    人就像是連結在動物跟超人之間的一條繩索
  • 00:09:35
    是從動物通往超人的過程
  • 00:09:39
    人類超越了動物所以成為人
  • 00:09:42
    而當人類再度超越了自己之後
  • 00:09:44
    就會成為超人
  • 00:09:46
    但是查拉圖斯特拉同時也說
  • 00:09:49
    人類之所以偉大
  • 00:09:54
    雖然沒有任何人能夠真正成為完美的超人
  • 00:09:58
    但是作為人
  • 00:09:59
    就是應該以超人作為目標
  • 00:10:02
    不斷的試圖去超越自己
  • 00:10:05
    不斷去尋求生命的意義
  • 00:10:07
    創造出新的價值
  • 00:10:09
    因此在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裡面
  • 00:10:12
    我們並不會聽到真正屬於超人的完美音樂
  • 00:10:16
    而是一個從人類通往超人的路上所經歷的各個階段的考驗
  • 00:10:23
    這邊也要說明一下尼采的作品是出了名的難懂
  • 00:10:26
    而且我自己本身也不是哲學專長的人
  • 00:10:28
    對尼采原文的理解也不敢說是非常的深入
  • 00:10:31
    所以在這裡我就單純以我自己淺薄的理解還有音樂的內容去做介紹
  • 00:10:37
    如果在座有尼采的專家有更深入的見解
  • 00:10:40
    都可以在下面的留言區補充哦
  • 00:10:41
    在這首交響詩裡面
  • 00:10:43
    理查史特勞斯所挑選的第一個章節標題
  • 00:10:46
    叫做《背後世界論者》
  • 00:10:49
    意思就是相信這個世界的背後
  • 00:10:52
    有著神、上帝或其他奇異力量的人
  • 00:10:56
    換句話說就是信奉宗教的人們
  • 00:11:00
    理查史特勞斯就用一個往上琶音的動機
  • 00:11:03
    來代表這些信仰上帝的人類
  • 00:11:09
    我們就稱這個動機為人類的動機
  • 00:11:13
    它出現在B小調上
  • 00:11:15
    在這首曲子裡面B小調也就代表著人類
  • 00:11:19
    你可以發現這段音樂處在一個非常混沌黑暗的狀態
  • 00:11:23
    因為正是人類在混沌與黑暗中受盡了痛苦與折磨
  • 00:11:28
    才會用自己的想像力創造出背後世界的神
  • 00:11:31
    作為自己的心靈寄託
  • 00:11:39
    因此在這些混沌黑暗的音樂之後
  • 00:11:41
    我們聽到了清澈的宗教旋律出現
  • 00:11:45
    它是來自天主教的信經
  • 00:11:54
    理查史特勞斯甚至直接把信經的拉丁文歌詞寫在這段旋律上面
  • 00:12:10
    接著神彷彿為黑暗中的人們帶來了光明
  • 00:12:27
    我們聽到了一段優美感人的宗教聖詠
  • 00:12:31
    這段聖詠聽起來好莊嚴好感人
  • 00:12:36
    像是一個神父在對人們說教一樣
  • 00:12:46
    在這個章節的一開頭他就這麼說
  • 00:13:03
    查羅圖斯特拉就跟大部分的人一樣曾經相信著上帝
  • 00:13:08
    但是隨著他的見識越來越多
  • 00:13:10
    他逐漸發現上帝早就已經死了
  • 00:13:21
    然而這段聖詠還是變得越來越激情越來越狂熱
  • 00:13:25
    人們為了宗教拋棄了自己的理智
  • 00:13:28
    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給上帝
  • 00:13:31
    不加思索的把神當作永恆不變的真理
  • 00:13:47
    但殊不知,表面上這麼激情的音樂
  • 00:13:51
    背後卻是滿滿的嘲諷
  • 00:13:53
    背後世界論者是尼采自己發明的一個單字
  • 00:13:58
    他把德文的背後Hinter跟世界Welt合在一起之後變成Hinterwelt
  • 00:14:05
    這個單字唸起來就很像德文的鄉巴佬這個單字Hinterwelt
  • 00:14:10
    顯然尼采就是在藉此批判相信宗教的人
  • 00:14:14
    他們寧願談論虛無縹緲的背後世界
  • 00:14:17
    而輕視真實存在的自己的肉體
  • 00:14:22
    因為人們把神當作了精神寄託
  • 00:14:25
    所以我們接下來聽到人類的動機變得雀躍了起來
  • 00:14:29
    跑到了快樂的B大調去了
  • 00:14:31
    然而查拉圖斯特拉卻對他們說
  • 00:14:44
    因此象徵智慧的自然動機馬上又出現了
  • 00:14:51
    他仍然堅持在原本的C大調上面
  • 00:14:54
    跟人類所處在的B大調產生了強烈的衝突
  • 00:14:59
    雖然C大調跟B大調看似只相差半音音程
  • 00:15:02
    但是這個看似很近的半音在樂理上其實是最遙遠的距離
  • 00:15:07
    因為相差半音的兩個調同時出現的時候
  • 00:15:10
    會造成非常強烈的不和諧感
  • 00:15:13
    因此當人類在B大調雀躍的時候
  • 00:15:16
    自然的動機在C大調上面出現
  • 00:15:19
    兩者就會互相抵觸、對抗、拉扯
  • 00:15:22
    我們再來聽一次
  • 00:15:25
    首先是人類的動機在雀躍的B大調上
  • 00:15:34
    接著自然的動機出現在C大調上跟他對抗
  • 00:15:42
    B大調
  • 00:15:46
    C大調
  • 00:15:48
    然後我們又聽到了另外一段基督教的聖歌
  • 00:15:51
    尊主頌
  • 00:15:57
    信經的旋律也再次回歸
  • 00:16:03
    然後查拉圖斯特拉與宗教間的衝突越來越強烈
  • 00:16:07
    弦樂裡面出現了強烈的快速音群
  • 00:16:10
    試圖否定這些爭辯
  • 00:16:24
    當衝突到達了一個最高峰之後
  • 00:16:26
    這群強烈的快速音群迅速堆疊
  • 00:16:29
    我們來到了下一個章節
  • 00:16:38
    我們來到了另外一個章節
  • 00:16:40
    《快樂的熱情和痛苦的熱情》
  • 00:16:43
    查拉圖斯特拉向世人宣導
  • 00:16:45
    不要盲從別人的道德
  • 00:16:47
    無論這些道德是來自宗教、國家還是社會
  • 00:16:51
    因為它們都將會像地心引力一樣
  • 00:16:53
    牢牢束縛住人類
  • 00:16:55
    查拉圖斯特拉稱這樣子的束縛為
  • 00:16:59
    它讓我們無法向上昇華成為超人
  • 00:17:03
    查拉圖斯特拉說
  • 00:17:08
    真正的道德不是來自習俗
  • 00:17:10
    而是從熱情而生
  • 00:17:12
    因此,理查史特勞斯
  • 00:17:14
    就在這裡寫下了無比熱情的音樂
  • 00:17:17
    暗示人們應該要透過自然
  • 00:17:19
    還有自身的熱情去尋找道德
  • 00:17:21
    以及生命的意義
  • 00:17:30
    然而,本能的熱情
  • 00:17:31
    如果沒有受到約束的話
  • 00:17:33
    人類會對潛藏在自己內心的動物本能
  • 00:17:36
    心生恐懼
  • 00:17:38
    這也就是查拉圖斯特拉所說的
  • 00:17:40
    內心之獸
  • 00:17:42
    為了要對抗這個恐怖的內心之獸
  • 00:17:44
    我們聽到銅管演奏出了一個強烈的否定的動機
  • 00:17:48
    把剛剛這些熱情給否定了
  • 00:17:57
    這個否定的動機象徵著查拉圖斯特拉內心中的掙扎
  • 00:18:01
    在這之後的每一次思辨中
  • 00:18:03
    他都會一次又一次的否定新的想法
  • 00:18:06
    讓查拉圖斯特拉得以超越自己
  • 00:18:17
    在熱情被否定之後
  • 00:18:19
    查拉圖斯特拉陷入了沮喪的谷底
  • 00:18:22
    來到了下個章節
  • 00:18:24
    《墳墓之歌》
  • 00:18:25
    他哀嘆自己年輕時候的熱情跟思想
  • 00:18:29
    因為敵人們的惡意而死去
  • 00:18:32
    因此親手將他們埋葬
  • 00:18:35
    同時他也再次尋求新的解答
  • 00:18:37
    這一次他找到了另外一種可能
  • 00:18:40
    那就是下一個章節
  • 00:18:42
    《科學》
  • 00:18:43
    或是有人解讀為學問
  • 00:18:52
    《查拉圖斯特拉》這本書裡面對科學的討論並不多
  • 00:18:55
    所以在討論這首曲子的時候
  • 00:18:56
    音樂家們通常都用尼采更早以前的著作思想來詮釋這個章節
  • 00:19:01
    在19世紀科學的精神逐漸興起的年代
  • 00:19:04
    人們開始認為完全理性的科學能夠為人類帶來幸福以及生命的意義
  • 00:19:09
    也能夠抑制那個恐怖的內心之獸讓人類更加超越動物
  • 00:19:15
    而對理查史特勞斯來說最能夠代表科學的音樂就是
  • 00:19:20
    關於賦格啊,我們頻道之前已經介紹過很多次了
  • 00:19:23
    簡單來說它是一個最嚴謹最理性的音樂創作方式
  • 00:19:26
    讓好幾個各自獨立的聲部以嚴謹的對位關係
  • 00:19:30
    所交織成的複雜的多聲部音樂
  • 00:19:33
    就像是許多的齒輪被緊密的環環相扣形成一個精密的鐘錶一樣
  • 00:19:39
    理查史特勞斯在這裡把自然的動機
  • 00:19:43
    轉化成了賦格的主題
  • 00:19:55
    原本的自然動機聽起來非常的簡潔又單純
  • 00:19:59
    但是它被轉化成了賦格的主題之後卻變得非常的複雜
  • 00:20:03
    而且又高度的半音化,簡直就像是個無調性音樂一樣
  • 00:20:08
    透過這樣子高度半音化的旋律
  • 00:20:10
    理查史特勞斯讓這段副歌聽起來就相當的扭曲又混亂
  • 00:20:15
    首先我們聽到賦格的主題在第一個聲部中低鳴著
  • 00:20:32
    接著第二個聲部也加入模仿演奏這個的主題
  • 00:20:50
    接著有越來越多的聲部都陸續加入
  • 00:20:53
    接著是第三個聲部
  • 00:20:57
    隨著越來越多聲部的加入
  • 00:20:59
    讓原本就已經很扭曲的半音階主題變得更加混亂瘋狂
  • 00:21:04
    並且逐漸失去控制
  • 00:21:06
    在這些混亂之中否定的動機又再次激烈的出現
  • 00:21:11
    它原本是長這樣
  • 00:21:18
    但是在這裡它被加快速度變得更加瘋狂
  • 00:21:30
    然後否定的動機就開始跟賦格產生了激烈的對抗
  • 00:21:41
    查拉圖斯特拉終於發現
  • 00:21:43
    純粹的理性並不能為人類帶來幸福
  • 00:21:45
    而只能帶來虛無
  • 00:21:47
    就算科學的研究到達了極致
  • 00:21:50
    我們也只會發現人類只不過是由物質所構成的
  • 00:21:54
    我們的精神與意志根本就不存在
  • 00:21:57
    而這樣子根本就是對生命價值的完全否定
  • 00:22:01
    因此在激烈的辯證與衝突之中
  • 00:22:03
    音樂邁向了混沌的極致
  • 00:22:05
    並且終結在兇猛的自然動機之中
  • 00:22:23
    來到下一個章節
  • 00:22:25
    《康復者》
  • 00:22:27
    查拉圖斯特拉陷入了徹底的崩潰並且昏厥了過去
  • 00:22:31
    醒來之後他花了整整七天的時間來康復自己
  • 00:22:36
    讓他崩潰的原因
  • 00:22:37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宗教、熱情還有科學都被否定以外
  • 00:22:42
    在尼采的原作裡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因為
  • 00:22:46
    查拉圖斯特拉在長時間的思考之後得到了世界將永恆回歸的結論
  • 00:22:54
    永恆回歸是什麼意思呢
  • 00:22:56
    這個其實有點難解釋啦
  • 00:22:57
    但是在這本書的後半部是一個非常核心的概念
  • 00:23:01
    簡單來說尼采認為假設時間是無限的
  • 00:23:05
    但人卻是有限的
  • 00:23:07
    因此在無限的時間長河中
  • 00:23:10
    有限的人將會無止盡的一直重複出現
  • 00:23:13
    換句話說
  • 00:23:15
    所有你做過的事情
  • 00:23:16
    所有發生過的事情
  • 00:23:18
    都會永無止盡的一再重複發生
  • 00:23:22
    這就是永恆回歸的概念
  • 00:23:25
    是虛無主義最極端的狀況
  • 00:23:28
    雖然聽起來有點天馬行空
  • 00:23:30
    而且目前的科學上並沒有任何的證據顯示
  • 00:23:33
    永恆回歸的狀況是真實存在的
  • 00:23:36
    但是哲學界普遍認為
  • 00:23:38
    這個概念在科學上是否正確並不重要
  • 00:23:41
    尼采只是想要透過永恆回歸
  • 00:23:44
    提出一個思想實驗而已
  • 00:23:46
    他想要問你
  • 00:23:48
    如果生命中一切你所做的事情
  • 00:23:51
    都將要無限重複
  • 00:23:52
    你能夠接受嗎?
  • 00:23:55
    這個時候的查拉圖斯特拉認為
  • 00:23:58
    他無法接受
  • 00:24:00
    因為生命中的這些醜陋的部分
  • 00:24:02
    都會反覆的發生
  • 00:24:05
    無論在什麼時候
  • 00:24:06
    我們都會不斷的經歷過去回憶中那些醜陋的部分
  • 00:24:10
    如果要一直重複體驗這些事情
  • 00:24:13
    我們也將會永遠無法超越自己
  • 00:24:15
    邁向超人
  • 00:24:17
    這實在是
  • 00:24:18
    噁心
  • 00:24:18
    噁心
  • 00:24:19
    噁心啊
  • 00:24:20
    但是查拉圖斯特拉在山洞上面陪伴著他的寵物們
  • 00:24:24
    卻安慰他說
  • 00:24:36
    接著我們聽到人類的動機奮力的往上攀爬
  • 00:24:42
    彷彿是想要擺脫重壓之魔
  • 00:24:44
    向天上昇華
  • 00:24:49
    接著到達了最高處之後
  • 00:24:50
    我們聽到了花園中的蟲鳴鳥叫
  • 00:24:56
    還有象徵新的開始的雞鳴聲
  • 00:25:15
    查拉圖斯特拉意識到自己的命運
  • 00:25:17
    就是要成為永恆回歸的教師
  • 00:25:20
    在永恆回歸的世界裡
  • 00:25:22
    向人們不斷的宣導永恆回歸的道理
  • 00:25:26
    查拉圖斯特拉從崩潰之中逐漸康復
  • 00:25:29
    因為他重新意識到自己應該熱愛生命
  • 00:25:34
    我們來到了下一個章節
  • 00:25:37
    《舞蹈之歌》
  • 00:25:50
    在尼采的原著裡面總共有兩個舞蹈之歌
  • 00:25:53
    理查史特勞斯將這些舞蹈之歌轉化成了當時流行於維也納的華爾滋圓舞曲
  • 00:25:59
    剛剛出現過的那些動機通通都聚集在這裡
  • 00:26:03
    歡天喜地的跟著圓舞曲的三拍子一起旋轉跳舞著
  • 00:26:08
    123 123 123 123
  • 00:26:12
    跳舞對尼采來說象徵著心境的自由
  • 00:26:16
    只要我們登上高處即使是沉重的烏雲都會在我們的腳下
  • 00:26:21
    面對任何的惡意跟危險
  • 00:26:24
    我們都可以盡情大笑跳舞
  • 00:26:38
    而這樣心靈上的完全自由
  • 00:26:41
    就是超人所追尋的目標
  • 00:26:43
    查拉圖斯特拉重新意識到自己應該熱愛生命
  • 00:26:47
    他把生命比喻為自己的戀人
  • 00:26:50
    查拉圖斯特拉在他的耳邊悄悄的跟他說
  • 00:26:54
    在向世人宣告一切事物都將永恆回歸的最高智慧之後
  • 00:27:00
    我就會死去
  • 00:27:03
    於是他們兩個面面相覷
  • 00:27:05
    眺望著剛被清涼的暮色籠罩的碧綠草地
  • 00:27:10
    不由得相對哭泣
  • 00:27:14
    說完了這句話
  • 00:27:16
    音樂也達到了整首交響詩的最高峰
  • 00:27:19
    我們聽到了半夜的鐘聲
  • 00:27:21
    敲響了12次
  • 00:27:22
    宣告永恆回歸的到來
  • 00:28:15
    隨著12次的鐘聲結束
  • 00:28:18
    音樂從原本大自然的C大調
  • 00:28:20
    回到了屬於人類的B大調
  • 00:28:31
    來到了這首交響詩最後一個章節
  • 00:28:35
    優美的《夜晚流浪者之歌》
  • 00:28:38
    尼采早期受到叔本華哲學很大的影響
  • 00:28:42
    因此白晝與黑夜對他來說也有不同的意義
  • 00:28:47
    在白晝之中我們可以進行表面的道理的思辨
  • 00:28:52
    但是在夜晚之中
  • 00:28:53
    我們則是可以得到更本能、更深沉、更神秘的啟示
  • 00:29:00
    當認知到一切醜陋事物都將永恆回歸時
  • 00:29:03
    我們感到悲傷與痛苦
  • 00:29:06
    當悲傷與痛苦時
  • 00:29:08
    我們希望一切消逝
  • 00:29:10
    但是快樂
  • 00:29:12
    它卻希望自己可以永遠留存
  • 00:29:16
    它希望一切事物都永恆的存在
  • 00:29:19
    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
  • 00:29:35
    接受永恆回歸
  • 00:29:36
    並不只是接受這個世界是虛無的、徒勞無功的
  • 00:29:41
    而是即使知道生命是痛苦的
  • 00:29:44
    也要積極奮鬥、追求超越
  • 00:29:48
    接受永恆回歸
  • 00:29:50
    就是對生命的熱愛
  • 00:29:53
    在這個寧靜的時刻
  • 00:29:55
    尼采為這12個鐘聲寫下了一首優美動人的詩
  • 00:30:43
    但是到了曲子最後的結尾
  • 00:30:45
    不尋常的事情發生了
  • 00:30:47
    理查史特勞斯在這裡寫下了音樂史上最奇怪的結尾
  • 00:30:52
    當音樂昇華到最高音域之處
  • 00:30:55
    一切看似要美好的結束在代表人類的B大調的時候
  • 00:31:00
    在遙遠的低音,再次出現了那個陰魂不散的自然動機
  • 00:31:06
    它仍然堅持在C大調
  • 00:31:15
    B大調
  • 00:31:22
    C大調
  • 00:31:28
    B大調跟C大調的對立永遠都沒有獲得解決
  • 00:31:32
    直到曲子的最後一刻也是
  • 00:31:35
    這就像是有限的人類跟無限的大自然持續的對立
  • 00:31:40
    也有人認為它就像是查拉圖斯特拉所說的
  • 00:31:55
    這樣如謎一樣的結尾也再次顯示
  • 00:31:58
    無論是尼采的文字還是理查史特勞斯的音樂
  • 00:32:02
    都有無限的詮釋空間
  • 00:32:05
    光是尼采的原文就很難解釋了
  • 00:32:08
    更不要提理查史特勞斯的交響詩
  • 00:32:10
    跟尼采的原文到底是什麼樣的對應關係
  • 00:32:13
    每個音樂家的詮釋也不一樣
  • 00:32:16
    甚至也有人懷疑理查史特勞斯根本就對尼采沒有那麼了解
  • 00:32:20
    寫這首曲子只是想要蹭尼采的熱度而已
  • 00:32:23
    事實上啊尼采自己就說這是一本為所有人又不為任何人所做的書
  • 00:32:29
    原因就是因為這本書裡面的意涵深遠永遠都不可能被完全理解
  • 00:32:35
    而我們這個頻道啊是個音樂解說頻道不是個哲學解說頻道
  • 00:32:39
    雖然我自己為了做這支片
  • 00:32:41
    也花了很多時間跟精力去啃食尼采的原作還有文獻
  • 00:32:46
    但是直到現在我都覺得我對尼采仍然是一知半解
  • 00:32:51
    所以這部片裡面我所講的一切東西大家就當作是個參考就好吧
  • 00:32:55
    畢竟我自己也很害怕成為下一個誤解尼采的Youtuber啊
  • 00:32:58
    呵呵
  • 00:32:59
    看完了這些介紹之後有沒有讓你想要去聽現場演出呢
  • 00:33:02
    這首曲子真的非常的精彩
  • 00:33:04
    尤其是最後的那個章節搭配尼采的那首優美的詩
  • 00:33:08
    我每次聽的時候都會感動的流下眼淚
  • 00:33:11
    而且就如我們前面說的
  • 00:33:13
    如果能夠在現場聽到交響樂團跟管風琴融合在一起的現場環繞音效
  • 00:33:20
    絕對是非常非常的震撼
  • 00:33:22
    所以如果你想要現場體驗看看的話
  • 00:33:24
    就趕快去下面資訊欄找購票連結吧
  • 00:33:26
    只要輸入折扣碼
  • 00:33:28
    seacow85就可以享有85折優惠喔
  • 00:33:30
    我們就在衛武營音樂廳見囉
  • 00:33:32
    掰掰
标签
  • Richard Strauss
  • Zarathustra
  • Nietzsche
  • Philosophie
  • Klassische Musik
  • Symphonie
  • Übermensch
  • Musikinterpretation
  • Film
  • Konzerterlebnis